服务热线:010-62010715
厦门海关“保税+”模式 助力新兴业态
来源:海关总署网站 | 作者:王源枝 | 发布时间: 2016-05-03 | 1063 次浏览 | 分享到:
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厦门海关深入领会“供给侧”改革理念,创新“保税+”模式运用,促进保税优势和新兴业态的融合,让企业与公众畅享自贸区保税红利。 

保税维修:解决企业“吃不饱”难题 
开展保税维修业务近一年,坐落在厦门自贸片区的格拉克听力技术有限公司相关出口总额就达到了1.6亿元,由其维修的助听器回到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等多个海外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手中,水平在全球同行中获得公认。“厦门的维修成本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因毗邻亚太等新兴市场,维修的往返速度可以加快约3天,物流成本也更低,目前我们公司已将七成的维修业务转移到厦门。”格拉克公司物流总监亚雷说。 
此前,海关特殊监管区内虽然拥有先进的维修技术,但受限于仅能承接出口产品的售后维修业务,其维修产能一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自贸试验区挂牌后,厦门海关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保税维修制度,区域内企业可自主承接境内外的各类维修业务,海关仅对耗用的保税料件及修理费用征税,并且在维修过程中,还可视需求将维修货物外发至区域外进行部分工序维修。受益这一政策红利,厦门自贸片区内已有6家企业开展相关业务,截至3月底相关业务货值累计达15.4亿美元。 

保税拍卖:激活文化产业市场 
4月以来,翡翠手镯、祖母绿项链等500多款拍卖品陆续漂洋过海,在4月24日举行的厦门自贸片区首场保税拍卖会——“全民拍卖会”上华丽亮相。与缴纳保证金方式不同,该批展品在展示及拍卖环节均处于保税状态,待实际成交后根据买家意愿选择继续保税仓储或缴税出区。对于未实际成交的商品,企业还可随时在全球市场调拨,大幅降低企业的贸易风险。 
“保税拍卖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4月,中国首届西洋艺术品保税拍卖会就在厦门举行,率先在国内敲下进口艺术品保税拍卖的‘第一槌’,开了‘境内关外’拍卖的先河。”厦门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处王蕤宇介绍,“自贸试验区挂牌后,为充分发挥两岸艺术品回流‘桥头堡’的独特区位优势,保税拍卖的经验做法也延续下来。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优化监管模式,大幅提升境外藏品入境的通关效率,积极助推文化保税交易平台和文化保税仓库建设,努力为藏品展示交易和保税仓储提供更多的自贸区便利”。

保税展示交易:让市民畅享自贸红利 
在“厦门海沧进口酒类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啤酒、葡萄酒等酒水摆满了货架。“流通环节的压缩、税款成本的节省使得我们的价格可以比市面上便宜30%左右,真正让利给消费者!”东南红酒交易中心的林瑞生董事长说。作为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监管创新,“保税展示交易”让厦门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截至3月31日,厦门关区共有10家企业开展保税展示交易,货物涉及家具、食品、酒类、日用品等,销售额1450万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