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2010715
中国外贸数据真的有假么?
来源: | 作者:MISS LIU | 发布时间: 2016-02-22 | 5339 次浏览 | 分享到:
管中国12月进出口数据已经公布一个月时间,但随着香港12月进出口数据的公布,对内港两地数据差异的讨论再度甚嚣尘上。内地海关总署1月13日公布贸易数据显示,12月内地对香港出口值达460亿美元,大幅增长10.8%,出口规模创近三年新高;而香港政府日前公布的12月自大陆进口规模约为237亿美元,两者差异高达223亿美元,为内港两地绝对差异历史纪录以来第二高值。同期的内地进口方面,中国内地从香港进口值同比飙升64%,而香港对内地出口额同比仅增加0.9%。如此差异,引发境内外媒体的纷纷质疑。
       笔者关注跟踪中国外贸多年,认为造成内港两地贸易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原因之一:统计制度。早在2013年,内地海关总署就对内港数据差异做过解释。时任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就表示,内地和相关在统计、做法上存在差异。实际通关过程中,一些内地出口商在向海关申报时,并不了解货物下一步流向安排,于是将出口货物目的地申报为香港,这些货物就列入了内地对香港的出口统计。而按照香港的对外贸易统计制度,在内地输往香港的货物中,如果其中有些货物只是在香港转运或者过境而不在香港加工、消费、转卖,那么就可以不必向海关提交报关单。因此,这些货物也就不列入香港自内地的进口统计。这是统计制度的原因。此外,根据           香港海关的要求,外贸企业可在进出口后十四天向海关进行申报,而内地海关则是实时统计,因此这也会造成统计上的差异。
        原因之二:资金套利。早在二、三年前,由于内地与香港存在汇率和利率差,使得部分内地企业联合内地商业银行,通过并不存在或者虚构的货物贸易和信用证等金融手段,获得香港地区的资金后汇入内地,赚取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汇率差和利率差,加之彼时内地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盛行,往来内港两地的资金往往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而由于内地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的监管,更多地关注于外贸企业在进出口环节申报的货物数量与报关单据之间是否相吻合,对于货物的进出口是否存在真实的实际用途以及申报的价格是否合理,则缺乏监管依据与手段,为部分企业通过进出口贸易途径进行套利提供了可趁之机。由于香港与内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外贸企业虚构贸易并获取资金带来极大的便利,进而也推高了内地对香港的出口规模,与香港统计形成巨大差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