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在AEO实地认证时如何判定申报要素达标?
与申报差错率可自行调取差错记录不同,规范申报的检验必须采用人工审核的方式。届时,认证工作组将与直属海关审单部门联系核实,审单部门随机抽取待认证企业规定期间内的报关单记录条50条(不足则全部抽取),人工测算该企业规范申报率。或者从报关单税收抽样考核系统(规范申报模块)内查询。
报关企业是规范申报不达标的高发区
在海关AEO认证标准中,无论是报关差错率还是规范申报率,都是以 “申报单位” 作为记录对象。也就是说,在生产企业委托报关企业进行报关时,报关差错率还是规范申报率都是计入报关企业的名下。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报关单信息和申报要素都是由生产企业(委托人)提供,相较于报关企业的专业素质而言,委托企业的关务往往业务水平没那么高。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资料都是委托人提供的,报关行直接录入并发送,实际上很少有报关企业去检查各项目的准确性。即便有检查,也是检查表面的错误和商品编码,对于申报要素这个项目则很少有企业关注。
虽然报关企业都会厘清责任,如果因为委托人提供资料不准确导致的差错由委托人自行承担,但是差错率和规范申报率却是实实在在算在了报关行头上,平时可能并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可一旦到AEO认证环节就麻烦了。
这里给我们报关企业的启示就是:要求各报关企业的管理者加强对规范申报目录填写的业务培训,同时尽到对委托申报信息合理审查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本企业的AEO认证过程受到规范申报不达标的影响。
规范申报问题是否允许整改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从海关的角度上看,规范申报率并非不可整改项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恐怕就另当别论了。如果碰到中型报关企业,每月别多了,就说1、2000票报关单,如果单纯对申报要素进行符合就需要很大工作量;而且,一旦发现规范申报问题,就不是一个点的问题,应当是一个面出现问题。
原因其实很简单,负责审单或者报关的员工,如果其一个人对规范申报目录有理解偏差,可能一个人每月都能造成几十乃至上百票的规范申报问题,累积下来就是个大问题。少说点儿,就说有200票报关单的申报要素需要修改,虽然海关没有说不允许改单,但是一旦改单的话,工作量可想而知。如果是每月10000票呢……
果子建议
建议企业根据海关要求,对自己申报数据随机抽取50份报关单据进行规范申报审核,然后初步判断出规范申报率。这里果子强烈建议由企业高级关务管理人员或谷岸关务这样的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复核。除非,要确认企业关务人员能真正做到自查自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