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2010715
海关商品归类错误的风险及其防范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海关法研究中心 | 作者:proa9bfb0 | 发布时间: 2015-12-22 | 3728 次浏览 | 分享到:


(四)依照法规处置不如实申报行为


英国的海关法规定:填报归类编码的法律责任是由进出口商承担的,如果进出口商委托有关代理部门代为报关,则进出口商依然需对商品归类负有直接的责任。如果归类税号发生错误,进出口商将被罚款,并应承担由归类错误所造成的货物连带延期及扣押所带来的相关损失。结合国际经验,我国在处置不如实申报的行为时,也可以做出类似的规定: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报关代理人均应当承担商品归类错误造成的进出口货物的延期放行以及扣押等相关利益损失。与此同时,要明确区分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相关商品归类申报时是主观人为过错,还是过失行为,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最好能够从有关法律上对管理相对人的错误归类责任做出类似的明确规定,一方而不仅可以有效的规范管理相对人进出口申报的责任意识,另一方而还可以显著的降低海关的商品归类的相关风险,进而提升通关能力以及海关的工作效率。

(五)有效利用海关风险管理平台

海关风险监控平台一方而能够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为职能部门提供业务处理途径,为关区现场各作业环节提供风险预警提示和处置指引;另一方而海关风险监控平台能够对业务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快速甄别和主动提示各业务环节风险,以便于对风险进行处置并监测风险处置结果。通过预设的重点商品清单,展示各类商品的分月、分关别(或监管场)进出口总值。并能根据风险防控需要将一段时间内特别关注的重点敏感商品设定为重点监控对象,可以快速方便的监控到重点敏感商品在各口岸进出口量的动态变化,使关区风险管理工作做到“底数清”,进而提高海关的通关效率和水平。

(六)积极培训商品预归类报关员

我国海关明确规定,从事预归类的企业必须有5人以上数量,并取得预归类资格证书的相关人员才能具备进出口商品预归类的资质。考虑到商品归类较强的技术性以及专业性,因此,不管是在预归类人员的资质考核中还是在实际通关的过程中,进出口商品的预归类都是重点和难点。在实际通关中,该环节的正确率仅为88.9%,总体偏低,预归类人才已成为社会紧缺人才之一。所以,积极培训商品预归类报关员一方而可以缓解海关人力资源紧张与进出口企业预归类需求的大幅增长之间的矛盾,另一方而可以提升进出口企业办理预归类手续的速度和效率,更是提升正确的商品归类并降低归类风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荣哲,杨建祥.论10位进出口货物商品编码的应用于管理[[J].协调制度研究与商品归类,2012,(6).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