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2010715
陶瓷归类(一)
来源: | 作者:刘晓盈 | 发布时间: 2015-12-15 | 2526 次浏览 | 分享到: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8000-2000年) 就发明了陶器。陶瓷原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粘土和高岭土,具有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600-700度就成为陶器;烧至1230度则瓷化,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我们日常理解的陶瓷是从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基本是摆件和餐具),但海关税则定义的陶瓷的范围和我们日常的理解有很大不同。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我们理解的陶瓷器是如何制作的:(最传统的制作工艺)

      淘泥: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一定形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拉坯、印模与修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瓷坯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捺水、画坯和上釉:捺水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 

       烧窑和成瓷: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各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并在窑内经受几天的烧炼,当初的一只丑小鸭就化为了一只美天鹅。

  

       古代烧窑的精品:



      上面这样的古代的精品,在海关税则归类里,就不算69章的陶瓷器了,而是算97章的艺术品。让我们看看海关税则注释规定“陶瓷产品”的制造方法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