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2010715
如何防范企业向海关“申报”的法律风险
来源: | 作者: MISS LIU | 发布时间: 2016-01-27 | 4573 次浏览 | 分享到:


       进口环节中,有些企业会为了逃避国家对货物进口许可证的管理或为了适用更低的进口关税税率而故意以错误的商品编码进行申报;在出口环节中,出口关税税率及出口退税率被用于调控、限制或鼓励出口某种商品,为了逃避较高的出口关税,或获取较多的出口退税,企业有可能故意申报错误的商品编码。如果海关有证据证明企业有上述故意的动机,则可能被海关认定为“走私行为”处以行政处罚,如果偷逃关税或非法获取的出口退税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金额,则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企业申报的商品归类确属错误,但其并无故意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关税的故意,则会被海关认定为“申报不实”的“违规行为”而被施以行政处罚。如案例二中,C公司向海关申报出口商品时,被海关认为使用的商品编码错误,随后海关还对C公司之前的申报行为进行了调查,共认定29票货物存在同样的问题,而海关认定的商品编码与企业申报的商品编码之间出口退税差为6%,因此海关以归类申报不实影响出口退税为由对C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

       此外,如果仅是企业与海关之间对商品归类具有不同理解,甚至归类成为疑难问题时,即企业对其申报不存在任何过错时,则不构成违规行为。

案例三:进出口货物规格等申报不实的法律风险
       2012年12月,Y公司向海关申报出口加工贸易账册项下直径为22寸轮胎8000条,经海关查验发现其中有部分轮胎系17寸、18.5寸直径,规格申报存在错误。Y公司向海关解释称,国外客户订单紧急,故未及时向主管海关申请变更加工贸易账册备案,故临时以错误规格向海关申报,在海关发现申报规格有误后,其已及时变更了备案。后海关以“规格型号申报不实,影响海关统计”为由,对Y公司做出行政处罚2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简析:
       除了价格、归类这种对进出口缴纳税款金额影响比较重大的项目之外,企业对数量、规格、贸易方式、原产地等项目的申报不实或伪报的情况也非常多,其中申报数量和规格与实际不符,通常可以通过查验而被海关发现。案例三中,Y公司原本的加工贸易账册项下并未备案17寸和18.5寸直径的成品,在出口上述规格成品时其使用了已备案的22寸规格。该案中,企业的解释被海关认可,海关仅以影响统计为由对企业进行了很低的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规格申报不实不会造成恶劣的后果。这是由于,加工贸易项下成品规格涉及使用保税料件的单耗问题,出口成品规格申报错误将必然影响加工贸易核销的准确性。案例三的情况下,海关完全可以进一步核查企业在过去的业务中是否也存在申报不实的情况,即申报不实系惯常还是偶尔为之,是否影响了过去加工贸易核销的准确性。如果企业对加工贸易的管理存在问题,则这一次规格的申报不实将成为导火索,引起海关对其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的注意。

推荐资讯